谨以此站献给所有默默耕耘、磨砺心智、一生坚守的朋友。
摧毁一个人可以有多简单?
2021-11-05 15:26 分类:经典文章 阅读:52559

01

讲一个故事。

前阵子,有个朋友来咨询我。

他拿到两个 offer,

A 公司是他心仪已久的公司,但只能给 16k;

B 公司相对不太喜欢,但可以开到 20k。

他倒不怎么考虑去 B 公司,主要苦恼的是:

应不应该跟 A 公司提提,把薪酬再往上加点。

我问他:你是想在 A 公司长期做下去,还是做一阵子就走?

他说:当然是长期做下去。

我问:如果没有 B 公司的 Offer,你会不会接受 A 公司 16k 的条件?

他说:其实也可以,但现在这样,总觉得心里有点疙瘩。

其实我之前跟用人部门的老大稍微提过,

他说,这个是规定死的,比较困难,

但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我可以尽力帮你向总部申请。

其实,有了这些条件,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我告诉他:你最好的策略,是接受 16k 的条件,去 A 公司上班。

但与此同时,跟老大约定好:如果业绩出色,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内,你希望能优先得到调薪的机会。

为什么呢?

非常简单:如果他坚持要 20k 的薪水,那就需要部门老大走一个“非常规”的流程,相当于欠了一个人情。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部门老大对他的期望,会调得非常高。

老大会觉得:你是我辛辛苦苦招进来的,我甚至还为了你跟上面沟通了半天,你不做得出色一点,对得起我吗?

在这种情况下,做得好,是理所应当;

做得不好,会被放大。

他的工作压力将非常大。

反之,如果他接受 16k 的条件,

老大多多少少对他会有一点亏欠感。

也就是说,假设他的成绩是 100 分,

在前后两种情景中,

前者的要求是 120 分,

后者的要求,是 80 分 。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长期来看,部门老大对他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上升的空间和潜力,绝对大于每个月 4k 的收益。

简而言之:你能否满足别人的期望,比你实际上做了多少事情,重要得多得多。

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概莫能外。

02

这就是我想说的:人,永远都是非理性的。

我们用来判断满足感的,不是客观现实,

而是客观现实与期望的差距。

哪怕你工作非常努力了,

只要你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

或者跟期望不在同一个方向,

你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

无论实际境况如何,

只要它低于我们的期望,

我们都会感到不满足。

所以,当你的期望,被自己或外界调到高水平时,你就要注意了。

因为高水平的期望,往往伴随而来的,都是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

2010年,时代周刊刊出过一篇文章,

报道了经济学家 Roland Fryer 的一项实验结果。

Fryer 教授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花费 630 万美元,

针对 18000 多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制定了一个“奖励计划”。

他规定:参与计划的学生,如果每次测验成绩优秀,可以得到 20—50 不等的美元奖励。

按照这个计划,最顶尖的学生,

一年累积下来,可以得到 2000 美元的奖金。

结果是什么呢?

几乎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

学习热情和态度都有了明显改善,

其中部分学生的成绩更是进步明显。

结果似乎非常光明。

但当实验结束之后,后续跟踪发现:

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降低,

甚至跌破了实验前的水平,

出现了缺勤、厌学、成绩下滑等等现象。

一项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计划,竟然造成了反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非常简单。

在这个实验中,长期以来的金钱激励,

已经把这些学生的期望拉得非常高。

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回路:考试成绩好,就能得到奖金。

而当这个回路被打破,

他们所面临的,就是跌入深渊的失望。

这种失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要远高于激励所带来的正面情绪。

这就是“期望”的力量。

03

很多人会说: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取消奖金激励,无非就是回到之前的情况罢了。

你实际上相当于挣了好几百美金。”

但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

你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也就是说,长期激活“奖赏回路”,

会改变我们大脑的部分结构,

使它被调整到“高水平期望”的状态,

从而产生“戒断症状”。

是的,你一定看出来了,

这本质上,就是成瘾的机制。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部位,

一个叫做“前额叶皮质”,负责决策;

另一个叫做“腹侧纹状体”,负责激励。

当我们作出有益选择的时候,

腹侧纹状体释放多巴胺,

提高我们对情绪的感受能力,使我们感受到兴奋,

从而推动“前额叶皮质”继续作出相同决策,

对行为产生正反馈。

这就是一个“奖赏回路”的过程。

Kuss 和 Griffiths 在2012 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成瘾性药物,会阻塞多巴胺受体,使它接收不到多巴胺,从而刺激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

这些多余的多巴胺聚集在神经突触间,

会导致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