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跟钱有关,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样,大声说:“我们其实都爱钱!”
从来没有人负责把我们这个年纪该懂的事,在我们到达这个年纪的前一刻,清楚地告诉我们。害得我们总是在过了那个年纪的后一刻,才恍然大悟,然后剩下遗憾唏嘘。“搞什么嘛,这些作家。”
钱明明就是最容易使用的度量衡标准,就像长度用米,容积用公升,重量用公斤。人生呢?输赢呢?得失呢?用钱来界定与衡量不是挺干净利落的?其实我们都爱钱,只是大家都不说。
王永庆先生爱不爱钱?我好希望他写一些与钱共度一生的感觉——他见过大山、大水、大钱,应该眼界不同,而对我有所启发。
孙中山爱不爱钱?组党立会、兴办革命都要花钱。除了家国子民之外,他如何看钱?我们已经没有机会知道了。
所以在世的各位商贾大豪,请著书立说,明白告示给所有芸芸众生、市井小民吧!让我们在钱的世界里,可以有一条宽广的金光大道!
圣严法师说: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我早就决定不逃避“钱”这个东西,而且同意,它一定会在我的人生里扮演重要角色。现在我正在做的就是“处理它”,希望最终我可以“放下它”。
“放下它”当然没那么快:尽管我的人生样样进度超前于一般,但我还颇多依恋,暂时我想在“处理它”的阶段里稍作停留。所以我现在要开始“处理钱”。
钱貌
我来试试看。爱钱的人请跟我来。我说的是爱钱的人,不是“有钱”的人,不是“没钱”的人,不是“缺钱”的人,不是“找钱”的人,不是“急钱”的人……而是“爱钱”的人!
第一件事,请你了解︰每个人都不会一样有钱。
钱是现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可支配资产、可预期资产……的总和,没有人能清楚估算每一项的价值,最高级的精算师也只能糊弄你。你说,到底谁有钱?既然大家不会一样有钱,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和自己比较,找到自己满意的“钱的状况”,姑且,我们称它为你的“钱貌”好了。
第二件事,请你思考,你追求的“钱貌”到底是什么样子?
千万别回答我“越多越好”,就像追求相貌时回答“越美越好”、“越帅越好”一样,不负责任也不经大脑。就算这只是祷告,我想也会被上帝打回票吧!
我请你具体一点思考,你追求的“钱貌”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困难吗?就让我再举些或许不当的例子好了,说不定这里面就有多数人的答案。 “我不要再为钱烦恼。”对不起,无解。你只能离钱远点,能多远就多远。拒绝为爱所苦的人,只能远离爱情,不配拥抱爱情。
“我要有用不完的钱。”对不起,语意模糊,请先确定你花钱的能力。银行多少钱都可以借你,可是从来没有放出过没有上限的贷款。
“我要钱自动从天而降!”这倒好办。请先说明额度、次数、频率、时间、币别、面额、包装方式、存放位置、出现地点……我担心的是,真的发生时你会得神经病。我也担心你下半辈子最常出现的烦恼就是: “下一次在哪里?”那会毁了你的一生,很多中彩票的人,他们的后半辈子都会失去记忆。
“请让我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请现实一点。就算你是想着下辈子,我也要先预祝你不会噎死:小baby含着把汤匙可是很危险的。还要提醒你,你要记得别有兄弟姊妹、远房亲表。要记得预防富贵病、大头病、弱智、低能、无知、空泛……当然,你也可以没有那些毛病而自立自强,但这样一来,你也就不需要那把金汤匙了。
好了,够了。让我举一些正面的、可能的例子吧。
“我才智平庸,请让我的钱偶尔可以小奢侈,产生小快乐就好。”
“愿我的财富能与努力成正比。”
“我的钱要能照顾我的所爱。”
“现在我只需要让我进步学习的钱就够了!”
“我愿放弃一切,享受一次发财的快感。”
“请让我知道,下个月的生活费已经搞定。”
“我不要欠钱!”
“我要成功,钱能帮助我成功!”
“我现在月入3万,我要有30万定期存款。”
“我愿意用10年时间,来拥有一间郊外100平方米的住宅!”
“我只要人生过瘾,钱不要紧。”
“我要有足以应付意外的存款。”
“我不在意生活品质,但一定要有存款!”
“请让我比我邻居有钱。”
“请让我中一次彩券,奖金超过3000元就好。”
“现在我有3万元闲钱,我要永远保持这样就好。”
“赚完人生最后一笔钱后,我还能有30万元养老!”
“请给我一次月入几十万的经验!”
“只要不调钱。”
“只要不掉钱。”
……
请别抄袭,你一定要花点时间,动脑筋仔细想想。你想要的“钱貌”究竟是什么?想发财的你既然可以花时间求神问卜,花钱买运气,花心思学致富快捷方式……就一定请你这一次,花点心血仔细想想,你想要的“钱貌”究竟是什么?就隆重一点吧,请严肃一次对待自己。现在就合上书本,去沐浴净身、焚香静默、空净心灵……然后再回到书案之前,用你有史以来最超级大的吃奶力量,仔细想想并且具体写下来:
你到底要多少钱?什么时候?人生的哪个阶段?从何而来?会不会快乐?心安吗?别人会觉得如何?用在哪里?你愿意付出的条件?与谁分享?愿意让谁知道?你获得的途径?凭什么?可能性有多少?
钱格
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有关钱的论述,应该要有点“波希米亚”(Bohemia)的味道;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应该有点反叛、有点浪漫、有点人人不同的“格”。
钱应该是解放人又被解放的,是自由的又让人自由的,是有想象力的,是身心并重的,是能鼓励发挥潜能的。
如果你的“钱”办不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多彩多姿,没有那么绚丽丰富,那是你个人的定义,你的“钱格”太狭隘。
钱要有性格,要有一个和你相匹配的性格。它可以是相对互补,也可以是相辅相成。它要从合你性格的来处来,向合你性格的去处去。钱如果真的像佛家所说:“四方来、八方去。”那就是无欲无求。
你不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无欲无求!所以要规划出属于你自己的格式:
是靠细心琐碎的过程而得;还是大开大阖的决断而得。
是因豪迈潇洒的挥霍而去;还是因疏于管制的潺潺流失。
钱的性格会影响它存在你身旁的模式。钱存在的模式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增值可能、安全度和它的价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马上就懂“钱格”的具体意思。
如果给你3000元,多半的人都会说:“我就让它以现金的形式放进我的皮夹。”有些人会很快把它变成一部手机、一台PS2、一件衣服、一场麻将。
如果我给你的是30万,每一个人的性格就显现了:现金、股票、定存、黄金珠宝、房屋订金……这就是钱格。
如果每个人公平地拿到30万,很快就会开始此消彼长……若干时间,说不定只要一个月,你就会看见这30万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同价值,还有这30万经过“格”捏塑后的变化。如果是300万呢?3000万呢?更多呢?人间的富贵贫贱穷,便由此而生,钱格的影响可见一斑。
至于我呢?
我的钱要用在合我个性的事情上:实验人生、证明自己、延续后代、照抚所爱。这就是我的“钱格”。
钱品 钱格
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有关钱的论述,应该要有点“波希米亚”(Bohemia)的味道;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应该有点反叛、有点浪漫、有点人人不同的“格”。
钱应该是解放人又被解放的,是自由的又让人自由的,是有想象力的,是身心并重的,是能鼓励发挥潜能的。
如果你的“钱”办不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多彩多姿,没有那么绚丽丰富,那是你个人的定义,你的“钱格”太狭隘。
钱要有性格,要有一个和你相匹配的性格。它可以是相对互补,也可以是相辅相成。它要从合你性格的来处来,向合你性格的去处去。钱如果真的像佛家所说:“四方来、八方去。”那就是无欲无求。
你不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无欲无求!所以要规划出属于你自己的格式:
是靠细心琐碎的过程而得;还是大开大阖的决断而得。
是因豪迈潇洒的挥霍而去;还是因疏于管制的潺潺流失。
钱的性格会影响它存在你身旁的模式。钱存在的模式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增值可能、安全度和它的价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马上就懂“钱格”的具体意思。
如果给你3000元,多半的人都会说:“我就让它以现金的形式放进我的皮夹。”有些人会很快把它变成一部手机、一台PS2、一件衣服、一场麻将。
如果我给你的是30万,每一个人的性格就显现了:现金、股票、定存、黄金珠宝、房屋订金……这就是钱格。
如果每个人公平地拿到30万,很快就会开始此消彼长……若干时间,说不定只要一个月,你就会看见这30万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同价值,还有这30万经过“格”捏塑后的变化。如果是300万呢?3000万呢?更多呢?人间的富贵贫贱穷,便由此而生,钱格的影响可见一斑。
至于我呢?
我的钱要用在合我个性的事情上:实验人生、证明自己、延续后代、照抚所爱。这就是我的“钱格”。
钱品
钱要有品质,好的钱会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你会知道它打哪而来?为什么来?来多少?会往哪儿去?为什么去?这就是有管理的钱,就是好钱。
有品质的好钱才耐用。举例来说:“每天上班,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赚来的钱,这就是你清楚明白的钱。”它是有一定的数额,而且用起来心安理得。你有办法预作规划,知道要用在哪里?需要多少?够不够用?如果有结余,你会妥善对待、储蓄或投资。如果有亏空,你会有心理准备,先考虑要去哪里借?还需要多少?
反过来讲:“赌场一夜拼,胜负在须臾之间。”说不出为什么赢,说不出为什么输,唯一的理由叫做“天意”。老天爷干嘛那么倒霉,要管你这种闲事?上班赚钱平平安安,但你可没感谢他,总是说自己够努力。如果赢钱,那些钱一定很容易离开你:原本不买的东西买了,原本该杀价的东西不杀了,一向会斟酌的花费都不考虑了……在你还来不及想的时候,这些钱又没了。
输钱也一样。输光了,看见次日清晨的阳光都觉得分外刺眼,头脑也被没品质的钱搅得七荤八素。于是,不该去开口借钱的人,你也开口了;不该给人看见的面貌也显露了。借来的钱你会更加不珍惜,因为你想:“这些抵不过我在桌上押一把……”于是原来有的,没了;后来借的,也没了。 有品质的钱所生出来的钱也会是好钱:不管是你结余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没品质的钱所生出来的钱也会是坏钱:不管是你赢来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这是钱的“优生学”。
钱观
每个人都会用钱,没有人刻意去教,可是每个人都会用钱。
小时候,我们想要一个东西,父母便带着我们去买。店家把玩具糖果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父母总是把钱塞在我们手里,然后握着我们的手,要我们学着把钱交给店家。大人哈哈地笑,但却很少想到:这是孩子上的第一堂“钱”课。 然后我们就很会用钱了。想要任何东西?简单,拿钱去换。没钱?找父母要。要不到?如果教育来得及赶上我们的成长,我们就会知道要不到就要去赚。如果教育慢半拍或者教育无效,就糟了。
用钱,我们逐渐堆砌出一个自己的面貌:受多少教育?达到多少程度?说什么话?用什么态度?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住什么地方?上什么馆子?这些答案信息会拼凑出一个:你的“钱观”。
我一直认为,即便两个人赚一样数额的钱,他们过的日子还是可能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不一样的“钱观”。“钱貌”、“钱格”、“钱品”都会影响你的“钱观”,而“钱观”又会影响你的“钱”。你已经赚了多少钱?你还能赚多少钱?光看你的“钱观”就已经决定大半了。
你曾经分析过你的“钱观”吗?提供一个古印度思想家甘地·裘斯呙在《财富的逻辑》一书里的测验:
请逐项填写你的数据,每一题都依照你的直觉,给下方的各种选项打上不同分数:4、3、2、1。4是你最重视的,1是你最不在意的。
填写完毕,你会得到一列数据。现在请将数据依照直行加总,你会得到4行分别的总数。那是4个数据。
我们的分析是这样的:这4个数字,分别代表你在“隐于内”、“形于外”、“精神面”、“物质面”等4项的百分比,它就是你的“钱观”之所以形成的结构。这当中呈现出来的倾向越是明显,比例差异越大的人,他的“钱观”越不稳定。不稳定的“钱观”则会造成行事不稳定,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格尚未成熟的象征。
相反,如果你的4项数据很平均,最平均的当然是25:25:25:25,那么你已经可以带着这个“钱观”迎接你的人生。因为你已经具备稳定的人格,就算是大雨将来,亦无惧;大运将至,必可期。
“隐于内”、“形于外”这两项数据表示你在人生态度上的阴阳。这会决定你是保守取向的工作人员个性,还是勇于探索的业务员性格。
“精神面”、“物质面”这两项数据显现你在金钱支配上的倾向。这会说明你的金钱将会分配到累积成长的库房,还是及时行乐的天堂。
理解你的“钱观”,古印度学者的说法叫做:“第三只眼”。这将让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倾向,让你尝试做平衡修正:在机会来的时候不容易错失;在做抉择的时候不容易偏颇。有“第三只眼”在一旁监察、观测,能在别人找出你的缺点之前,自行修补、趋向圆满。
附送一点小讯息:
你刚才做这个小测验的时候:
※一路看到这个章节就直接做测验的:请凡事三思。
※之前就读过这里,现在回头来试试看的:请培养毅力。
※别人做过之后,叫你做的:请多尝试新事物。
你执行的方法是:
※直接在书上就用笔写上的:请多陪伴家人。
※另外拿一张纸来做记录的:请多交朋友。
※根本没拿纸笔想先看看热闹,后来才拿笔的:请多参加团体活动。
计算的时候:
※有用计算器的:请发挥你实事求是的长处。
※用笔做加法的:请发挥你随遇而安的特质。
※直接用心算的:请发挥你机敏过人的优点。
结果的途径:
※你做完测验才看结果的:请尽快去度个假。
※你先看完全部结果才开始做的:请多注意他人好恶。
※你到现在都没做的:请回头去开始作答。
性格无处不显,钱貌无所不在,你有多么不想显现的蛛丝马迹,都是一种信息。每一种信息都是一个生命索引。要看见自己前方的路,我有方法。你,仔细就行。
有了属于你的钱格、钱品、钱貌。接下来,你一定在期待:“我总得有钱才能搞这什么品呀、格呀的吧?”好,那么就让我首先说清楚:什么是我所认知的“有钱”。
“有钱”
“有钱”,就是拥有支配钱的权力。 若干年前,我记得花东地区淹大水,许多灾区亟需款项赈济救灾,当时有关部门允诺尽速拨款。不过你是知道的:公文往返、行政效率,那总需要一点时间。
救灾如救火,我记得灾后次日的新闻报导里有这么一个消息:一位亟富众望的佛教宗师到灾区探视(好像比有关机构还先到一步),一口就答应立刻拨出5000万元赈济灾民云云。文字旁的新闻照片里,是当法师一抵达下车时,当地“父母官”跪在地上为老百姓请命的镜头画面,那个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钱,要这样用才有生命。
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出家人的钱。但毫无疑问的一件事是:这位出家人有支配动用金钱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我要说:“他不但有钱,而且他很有钱,他的钱很有生命力。”
知道我对“有钱”的看法了?
找到你的“钱貌”了?
建立你的“钱品”了?
知道你的“钱格”了?
恭喜,你有了你独树一帜的“金钱观”。你可以开始爱钱了,你的钱开始有了轮廓、有了性格、有了你的味道。有了心,有心才能推动事情,对钱有心才能知道钱在哪里,才会赚得有趣、赢得过瘾。
钱是人创造的,要多少有多少;钱是银行印的,要多少印多少;钱不是你的、我的,它总是会在那里的!别担心世界上的钱不够,只有能源危机、没有钱源危机!你的钱和任何人的都不冲突。
生意,就是把他的钱搬进你我的口袋里。
消费,就是把你我的钱放进他的口袋里。
经济,就是你我他把钱移来移去的过程。
财富,就是有能力控制钱进到我口袋里的数量和时间。
景气,就是大家都把财富这件事处理得很好。
快乐,就是大家都赚钱!
于是,钱就多起来了!
奇怪,这大约是世界上唯一人人想要却无虞匮乏的东西!
土地、人口、资源、爱情的对象都有时尽,财富却世界大同!
加油!一个那么充沛存在的东西,你怎么会拿不到?
题一、在生活上:食 衣 住 行
题二、在娱乐上:思考 说唱 阅听 观赏
题三、在学习上:精神 运动 知识 社群
题四、居住选择:空间 地段 外观 装潢
题五、交通工具:价格 款式 性能 品牌
题六、饮食要求:口味 菜色 环境 花费
题七、运动喜好:手运动 球类 脚运动 器械
题八、穿着要求:舒适 款式 颜色 价格
题九、随身物品:钱包 名片 鞋子 手表
题十、钱的喜好:现金 黄金 土地 房产
总计:
怎么敢相信,每个月担负着10万元的开销、养活着10个人;身上、手边、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值上百万,口袋里却只有500元!最怪的是,我怎么还是认为我蛮有钱的?
怎么回事?我到底是怎么想“钱”的?要谈所有与钱有关的课题前,我想,我一定要花一些工夫,先说说我到底怎样想“钱”这个东西。
世间原本是没有钱的,其实人本来并不需要钱:钱不能当食物吃,不够当柴火烧,不能蔽体御寒,不能解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希望不是因为钱。
钱给世界带来了秩序和麻烦,给人类添了乐趣和困扰,给社会增加了满足与贪婪。这种发明,骂也不是,赞也不是,可是它就已经在那里了。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它就是这样切入你的人生里,不经你同意就可以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钱重要吗?
世间原本是没有钱的,其实人本来并不需要钱:钱不能当食物吃,不够当柴火烧,不能蔽体御寒,不能解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希望不是因为钱。
钱给世界带来了秩序和麻烦,给人类添了乐趣和困扰,给社会增加了满足与贪婪。这种发明,骂也不是,赞也不是,可是它就已经在那里了。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它就是这样切入你的人生里,不经你同意就可以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钱重要吗?
你一定认为我在说废话。
不过,从“只要钱能解决的事情,你都会毫不犹豫、毫不吝惜地用钱把它解决”的这一点上看起来,钱又不是绝对重要——起码在你心头的天秤上,它应该没有你的命重要。
可是钱不重要吗?钱又太重要了,因为如果没钱,就什么东西都换不回来了,包括在医院付医药费救你的命。所以它不是绝对重要,它只是相对需要。把钱看作是一种“需要”,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绝大数的东西都可以用钱换回来,只要用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钱就会被需要,同时也就不会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天底下跟钱有关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钱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只是缺钱,问题就真的不大。
没钱从来就不是绝望。没钱是痛苦、是困境,但不是绝望,因为还有希望。钱按照物质不灭定律,它从来都没离开过你,它只是暂时放在别人的口袋里。
人们最常担心的和钱有关的问题只有两个:担心钱不来和担心钱跑掉。以至于老是有人在问:“我买这个东西,花这些钱值得吗?” 买一辆烂车被夹扁,和买一辆好车它救你一条腿的时候,我问你50万值不值得?是不是一定要发生之后,才知道值不值得?
所有的事情要怎么样让你的价值观改变,觉得值得、义无反顾、太划算了?
有一天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换车道时,前面那辆车轮子底下突然飞出一样东西,我来不及闪开,一个大概跟小孩的头一般大小的水泥块,“碰!”一声打在我车头上,当时我也没停就继续开。
到了目的地之后,没多花精神去细细研究车子受损的状况,就进去打球了。我告诉每一个朋友,我真是鸿福齐天啊!我告诉大家我有多幸运:那块石头只要再弹高10厘米,它就不会被车头挡到,就会冲着挡风玻璃来,就会打到我!还好,它只是砸在引擎板上,还把大灯砸破了。(连奔驰车的前引擎钢板都能够凹进去。你看那力道!)
后来板金、烤漆、外加换一组灯总共花了我6000元。我很高兴,而且是连着高兴了好多天,我觉得买我的脸或是我的命,竟然才花了6000元。
观念不一样的人会怎么看这件事?
“真是的,那么大一条路,我怎么那么倒霉呀?那天整条路上的20万辆车里,我可能是唯一被K到的。”
这种人会自怨自艾地说:“我真的是人世间最衰的人!”
就这样子想,那么在往后的几天里,相信你去谈什么生意都不会太好。而且你会处心积虑想找个机会把那6000元“拗”回来。6000元你觉得能买什么呢?多买一条命吗?
我就是这样看钱的,我愿意尽可能地把我看钱的角度说给你听。不见得对或错,但是最最起码,我没有为了想要钱而作奸犯科,没有因为钱多玩物丧志,没有因为钱少怀忧失志,更没有因为四处借钱而扭曲变形。
所以,看见报章上比比皆是的为钱反目、兄弟阋墙、邻居失和、兵刃相见、血流五步……(不是危言耸听,2004年2月4日的《时报》社会版上就有7则类似新闻。这种也叫新闻?这算什么我们应该吸收的信息?)我更想着应该把我对钱的观念和你分享。因为我钱多不乱,钱少不慌,希望你也可以。
“把钱谈好”
在“钱”这件事上,我是一个幸运儿:我所有的工作都正是我热爱的兴趣,我所有的兴趣都让我赚钱!
你如果喜欢画画,你的画就要能卖钱。否则你就得去上没兴趣的班,赚到买材料过生活的钱,熬到退休存够老本,然后边吃老本边享受早年来不及过的瘾。这样当然也是人生,可是好像就将就委屈了点,最多我们也只能称之为“乐在工作”而已。 就像很多人喜欢赌钱,其实,他们喜欢的是:赌钱而赢钱。(享受兴趣的同时一定要能赚钱才是真享受。我还没听说过有人光是爱赌,倾家荡产还欢欣鼓舞说很爽的!)
我很幸运而且一直在享受,我是“工作就乐”。我喜欢说话,喜欢表演,喜欢写文章……而这一切都变成了我的工作,我还同时因此赚钱。
能一直有钱可赚是让我继续工作的原因,这一点无可否认。很多人或许会强调自己选择工作的唯一考量是兴趣,努力的动机是实现愿景云云。他们说的我都同意,只不过如果没有理想而且可以与日俱增的待遇条件,前面说的就只是说说而已了。 绩优的大企业为了挽留杰出的栋梁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培养对企业的认同,凝聚企业向心力,构筑共识及共同目标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方法,但最有效而且稳固的基础还是“钱”。
2003年度,美国年终奖金拿最多的人共得到13亿元,台湾的鸿海年宴上抽中大奖的员工得到价值1000万元的10万股股票。问题是他们在高兴之余,都必须在该企业继续呆上个若干年,因为奖金是以股票、现金、认购权等不同形式逐年发放的。钱,当然还是最有效的绊马索。
承认钱对你的举足轻重,有助于你在决定或谈判事情时有正确的出发点。
在洽谈许多表演的细节时,我总是第一件事就要“把钱谈好”。常常发觉很多人因为对钱暧昧不明、闪烁犹豫的态度而把好好一件事谈到崩盘的地步。
拿了满意的酬劳,我会在台上意犹未尽、全力施为。拿了七折八扣的酬劳,我依然会卖力演出,因为那是对我自己行业与专业的尊敬。但是下一次,可能没有下一次了。
大家都知道,演出的过程里,时常会有很多意外的插曲,可能会有突发的状况,这时一个有经验的演出者可以预先看出端倪,并提供意见加以改善,或者随机应变,甚至化危机为良机,制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去一些合作的单位常常因为苛刻四五千的经费,而让观众把活动批评得体无完肤,这是愚蠢的错误。
英国当代舞台剧表演者史渥·贾本得说过:“当被尊重的时候,我的表演是无价的。当不被尊重的时候,我的表演就会很贵。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表演的人。无价又昂贵。”
“把钱谈好”并不一定指的是“把钱谈高”,有些时候反而是“把钱谈好不要钱”。清楚地说,是要“把有关钱的事情谈到清楚明白”。
我做了很多很多不见得赚钱的演出,却心安理得无怨无悔,原因很简单:那是我谈好的了。
很多艺人参与公益活动,大家很容易把它想成沽名钓誉,或说得好听些是建立形象。其实,沽名钓誉也好,建立形象也罢;积存福德也可以,回馈社会也行。说明白一点,这一次不赚钱的原因是:为了赚更长久的钱,为了过去已经赚到的钱,为了其他的事可以赚钱,为了提醒和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赚钱……如此而已。
有钱人,一定有他富有的道理
“钱”是人类以物易物行为进程里的插曲。我付出劳力,不管是劈柴种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温饱”。可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就叫做“钱”。渐渐地,我劈的柴、种的米都必须拿去卖,换成钱,然后再去买温饱。如果我很会买又很会卖,只要劈少少的柴,种少少的米,我就可以很温又很饱!这个买卖的过程就成了“贸易”,而我,就成了一个“好”生意人。 后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劈柴种米的人少了、十行百业的人多了,于是社会就用“钱”来把这一切原本单纯而越来越复杂的依存关系串连起来,就成了今天的世界。
要想清楚“钱”,就要先看清楚“钱”的真义:无中生有的交易和转换。
你现在上的班、做的工,对全人类提供的服务有多少?你就领到那份与服务代价相对等的“钱”。你可以用这些“钱”再去交易,或转换成你所需的一切:他人创造的服务,那些别人上的班、做的工。 于是有人会提出问题:“我觉得我做得多,可是我领得少。因为我的所得只能换得他人少少的服务。”
答案很简单:他做的“工”给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太差。可能他选错行,用错工具,缺乏知识,没有效率……总之,事倍功半,自然领得少。
“可是我明明看见很多人什么也不做。每天只是炒炒股票,就领得比我多,享受比我好,大家都替他服务……?”
答案也很简单。炒炒股票就能赚钱?那还得要眼光独到、操作得法。懂操作才能抓对时机,眼光准才能选对行情上扬的股票。会行情上扬的股票代表那家公司会赚钱。会赚钱的公司,代表它的产品为人群所需要。越为人群需要的产品,就代表越有价值的服务。那些人将资金投资在一家能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公司,使这公司资金充裕、扩大规模,就代表可以创造更高绩效的服务效能,就代表为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当然可以领得比他多、享受比他好!
所以,钱是公平的。它从来都是公平地去它该去的地方。有钱的人一定有他富有的道理,没钱的人一定有他穷的原因。别埋怨了。
我的赚钱态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句我从小就会背的话,可是一直到现在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有很多话都是这样的,一如我们从小听老师家长叨叨絮絮,却全当耳边风,一句也听不进去。说是听不进去,我们只是当时不明白:耳朵是关不上的,所谓“听不进去”的话其实是全进去了,只是“有听没有见”而已。
直到经事长智,才一句一字地从脑子的某个角落里,把那对应的话给拖出来:开始验证,有所体会。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把它挑出来说,是因为在“钱”这个主题上,这8个字可以提供给我们某一个足以思考或追求的境界。 我在那段赚钱的日子里(想想,我现在也还很赚钱,只是和开销相比起来没那么令人惊喜罢了),着实是买了不少东西。当时买东西很简单,老婆说要买的,买。孩子说要买的,买。自己说要买的,买。生活上需要买的,买。买了会快乐的,更是要买。就是这样,脑海里就是没有浮起过任何与价钱相关的念头。
从小也不算穷,刚开始赚钱就算顺利,刚顺利就结婚,刚结婚就当了爸爸,刚当爸爸就开始生小孩,刚生小孩就开始做生意……一切接踵而至,完全没有空档。就因为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了许多,尤其是在金钱的尺度上。算一算,从花300元会考虑(我在服役),到花30万元会考虑(我同时主持好几个电视节目),这两者之间,不过前后三年而已。 也算暴发罢,尽管不如中乐透彩那么一瞬之间。但中彩票毕竟只有一回,我那前后几年却是日日三奖、月月中二奖,况且还看不出几时会停止中奖!在那样一个背景之下,买东西时不太去计较金额与价格是很正常的。我那时唯一计较的,可能只是大家开不开心,包括陪我买东西的人、被我送东西的人、卖给我东西的人、甚至包括在一旁看见我买东西的人。当然,还有我自己。
现在我看见有人花钱手笔大些,眉头不皱、眼皮不抬地,当旁人批评他财大气粗、暴发户……时,我其实还满想替他们说说话的。
那不过是大家的尺有长有短不一样罢了,在我看来还挺能理解的。而这样批评的人除了显出自己对钱的不自在以外,是没有什么其他作用的(若你是卫道人士,大可清者自清,也没有批评的必要)。当然,如果是耀武扬威、仗着臭钱欺侮人的家伙自然又另当别论了(这时候最有效的克制之道就是用更多的钱臭他)。 在我开始负债的时候,另一方面,其实我也同时在累积资产。应该这么说:就在我不停买进资产的同时,我变成了现金负债的状况:用现金去买东西,东西是值钱的;当缺钱要卖东西换现金,东西是不值钱的。这个道理是铁道理!不过,在我看起来,倒也有另一种见解:“买东西时得到的快乐是值钱的;卖东西时不会同时卖掉过去已经得到的快乐。”所以,钱是花不掉的。钱走了,你一定得到了什么。
我用80万现金去买的车,才开出车厂就大约亏了7万,隔一个星期再亏5万,隔一年总共应该亏了30万!用这个想法怎么还有人敢买车?可见得一定有另一个想法在支撑着这一类的消费活动,那就是:
当我赚钱我快乐,
当我用我快乐赚来的钱买我喜欢的东西时,我更快乐,
当我用我买来的东西证明我自己时,我超级快乐,
当我快乐时,我赚更多钱!
当我赚更多钱时,我更是无比超级劲爆大快乐!
所以,花钱是一种投资,快乐的投资!
花钱的目的应该是创造更多更大的赚钱机会!
其实这样看“花钱”这码子事还算是消极的。我还会这样看:花钱,是一种行为的过程。在过程之中我们唯一会减少的,就是钱。那么,来看看我们多了些什么:
第一,你已经知道的:消费的快乐。
第二,当然会得到的:你买的东西。
第三,附带一定有的:购物的经验(包括买贵了的教训和买到便宜的得意)
第四,有可能得到的:信用的累积(包括刷卡积分,店家因熟悉而渐渐产生的常客折扣)。
第五,说不定会有的:人脉的拓展(包括卖你东西的人和分享消费过程的人)
第六,你没有查觉的:选择的品味(买多了一定会变精明,品味会提升,包括买槟榔在内)。
第七,我们常忽略的:生活的一页(充实的生活来自有目的的行为,没事干是会要人命的)。
花钱,你现在可以同意那是件欢喜的事了吧,所以不以物喜,不为己悲:能够不因为外在的物体而干扰思绪,往往就比较不会为一己的遭遇而自怨自艾、自卑自悲。以下的16个字,是我追求的赚钱态度: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大将之风,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