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站献给所有默默耕耘、磨砺心智、一生坚守的朋友。
吃饭靠接济,生活靠买醉的中华文坛第一巨匠
2021-11-05 23:49 分类:经典网文 阅读:52494

  国学大师周汝昌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在中国灿烂文化长河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也有、杜的风流才调;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这个“他”就是写出惊世之作《红楼梦》的曹雪芹。

  豪门少爷沦落寒舍书生

  出生豪门的曹雪芹年少时期的生活是千万人羡慕的,锦衣玉食且不论,由于起点高,曹雪芹理所当然的接受的教育也就比其他人优秀的多,涉及面也非常的广,加之其本身天赋异禀,老、庄思想神会贯通,琴棋书画样样精熟,很早就显现出大家的端倪。作为后世之辈,想来曹雪芹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而又无所担忧的恰恰和常人一样,就是少年时代。

  富二代的美景对于曹雪芹而言如一瞬而过,雍正年间,大兴文字狱,又因曹雪芹父亲仕途受挫入狱,曹家作为南京第一豪门瞬间崩塌,一蹶不振,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由于家道中落,债务缠身,亏缺一日重似一日,只能典房卖地维持生计,终至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遭受人生重大打击的曹雪芹当时才13岁。逢此变故,曹雪芹越发话少内向,其后回忆“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短短的一句话,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如此变故的人是不会真正体会的,其中的失落忧愁、担心惧怕,遭受的嘲笑冷落,讥讽污蔑,对一个刚出世的人来说足够改变他一生的心性。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这部惊世之作也是因此变故。

  贫困潦倒中完成传世巨著

  雍正末年,由于曹父致仕在家,懒于应酬,曹雪芹就出来代为待客,结识了不少文坛名流与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曹雪芹渐渐淘汰了年少时的迂想痴情,在心里有了振兴家族,著书立志的远大志向。由于在京城结交了不少权贵,他开始尝试仕途,在内务府担任小职位,闲事也多交朋友,朋友圈不乏王孙公子,在于他们的交往、交谈中,曹雪芹得以领略了京城的王府文化,这一时期曹雪芹22岁,这些人生阅历加上自身的亲身经历对曹雪芹的启发颇深,也是在这个时期,曹雪芹开始构思《红楼梦》,并开始写《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此时期,曹雪芹22岁。

  此后数十年间,曹家越发凋零凄惨,祖产所剩无几,曹雪芹甚至已居无定所,先后搬家数十次,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生活上不得不受亲友接济,好友敦诚的《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其拮据生活可见一斑。这种贫困潦倒到极致的生活让他抑郁烦闷,纵酒狂歌;但又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执着不已,护书为至宝,千金不换。在隐居山西的十多年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将《风月宝鉴》“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是年曹雪芹已达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曹雪芹可能因半身的穷困潦倒,已对自身及家族复兴无过多奢求,开始边著书变南下游历的生活。离京少则数月,长则一年,见多了世态炎凉与悲欢离合,心中苦闷越发深厚,此时的经历使他对《红楼梦》中贾府中落后的描写更加的感同身受,常因迷恋著书而嚎啕大哭,可能是沉迷书中不能自拔或是哭自己与书中人物似得悲凉凄惨,也正是因此,后世对《红楼梦》的解读相当宽泛甚至形成一门学问——红学。专门研究此书的规模布局、情节设置、人物描写和形象塑造等等。

  乾隆二十七年,48岁的曹雪芹因幼子夭亡,过度忧伤与悲痛而卧床不起,于除夕病逝北京。他短暂的一生,却承载的很多。他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与他的传世巨著让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普希金之时都不会不好意思。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