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晗晗出去吃饭,席间聊工作聊生活,感慨颇多。过了二十几年父母定制生活的晗晗,突然来了一句:“所以,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对父母只要‘孝’,不要‘顺’。”
我一脸愕然,无法想象这句话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毕竟她是所有朋友里出了名的听爸妈话,顺爸妈意的乖乖女。
“曾经觉得啥都听父母的,就是孝顺,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一直以来,人生很多重要的阶段都由他们拿主意,从不会也不敢过问太多。
学校他们定,专业他们选,甚至现在的工作都是他们两票,我一票投出来的。其实,父母能开心,我觉得也挺好的。但是,仔细想想,我的人生好像不能自己决定一样。”
其实,在这么多的选择里,真正让晗晗开始反思的是父母对她结婚对象的干预。大学里,谈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晗晗很喜欢那个男生,但父母觉得不合适,强制让他们分手了。
如今,晗晗工作两年依然单身,父母开始着急,时不时就给她介绍“成功人士”,可是晗晗一个都没对上眼,更疲于这种类型的交际。
晗晗这样的人生打开模式,看似一帆风顺,实则暗涌不断,永远不知道会在哪一天崩坏。
孝顺一词,从古到今都是主流道德思想,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其实,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就连儒家两大代表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或许,很多人也和晗晗一样误会尽孝的真正含义,一味地顺从父母,逐渐让自己变得被动,人生全权交由父母定制,失去主导权,也失去了自主生活的意义。
02
堂哥也曾和晗晗有着相类似的童年和学习生涯,不同的是,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大伯父希望他能留在省内上大学,家里人脉比较广,一旦毕业出来,他就可以轻松拿到体面的工作机会,再娶个省内的小姑娘成家,彼此生活也能互相照应。
可是,一向不违背父母之意的他,果断表达了到省外念书的想法,甚至还偷偷改了志愿。大伯父知道后都气炸了,大伯母因为舍不得也坚持不同意。
当时,家里好多人都觉得堂哥不孝,这点事儿都让父母操心。一直到堂哥离家上学前,他们家里的氛围都很严峻,寒冰并没有融化。可其实,堂哥一到武汉的学校,大伯母第一时间就打电话过去嘘寒问暖。
两位老人家生气归生气,对堂哥的关心却不曾落下,大伯母每天告诉他天气预报,让他注意出行;大伯父会买很多抵抗武汉热夏寒冬的电器给堂哥寄过去,就怕他不适应。
令人欣慰的是,堂哥也明白父母的爱,大学四年时不时就往家里打电话,一到长假也会尽量早点回家陪他们。当初的互不理解,也渐渐地被爱消融了。
让父母知道自己过得好,即便在外也不用太担心,何尝不是一种孝呢?堂哥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孝不是无理由地顺从,而是有自己的生活,又懂得照顾父母的心情,彼此都好才是最好的。
堂哥毕业后并没有立马回家,而是留在那座城市打拼了,他的妻子也是省外的小姑娘,他们常常回老家看望老人家。大伯父和大伯母也不再反对什么了,因为他们知道儿子事业有成,婚姻美满,这就够了。
孝心,是什么呢?是永远陪在父母身边?是完全听从父母的建议?我想都不是。尽孝的方式从来都不止一种,也不应该只有顺从这一种。
你的人生终将是自己的,当父母干预了,给出了不合理的建议,你却不敢指出,就是错上加错,耽误了自己的未来,这种孝便毫无意义。
03
孔子的弟子曾参问他:“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孔子当即就说:“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地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地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盲目地顺从父母顶多算是愚孝,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这种行为背后祸害的远不止你自己,也可能是父母,以及身边的爱人或朋友。
中国真正的古训,是父慈子孝,这是双方的责任。但倘若父母不顾你的幸福,不管你的感受,强迫你的意志,他们便失去了被孝顺的权利。
我们都要感谢父母的抚养,但报答他们,不意味着任由他们决定自己的一生。
所以,对父母只要“孝”,不要“顺”。我们的人生终将应该由自己主宰,父母是成长的陪跑者和参谋者,不应该成为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