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都知道高质量的陪伴来自用心的交流,可你知道该如何与孩子保持高质量的沟通吗?从下面的这两位爸爸妈妈身上,就能懂得好父母如何做!问问自己,作为父母,我们这样与孩子交流过吗?
爸爸篇“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儿子出国前还对爸爸说,那次谈话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妈妈篇
8岁的儿子在学校打架,从老师的电话里得知儿子推了同学一把,导致对方磕掉了一颗门牙。当妈妈赶到学校,被打的孩子已经到医院处理。以为会被妈妈责骂,没想到妈妈的举动让孩子出乎意料。
妈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儿子:“我很生气,但也很后悔。”
妈妈:“为什么?”
儿子:“他没征求我的同意,偷偷拿了我做了两天的小手工,胶水不牢,我担心被弄坏让他还给我,但是他没还,我生气地推了他一把,所以他摔倒了,我没想到那么严重。”
妈妈:“那你打算怎么办?”
儿子想了想:“我想跟他道歉,但还要告诉他,让他下次不能这样做。”
妈妈:“你将如何处理你犯下的错误?”
儿子:“他的牙齿没了应该很丑,给他赔偿一颗牙。”
妈妈:“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做?”
儿子:“我会好好跟他说,绝不采取暴力。”
最终,两母子达成协议:同学门牙修补的费用由孩子写欠条,妈妈先垫着,让孩子慢慢从每周的零花钱每次扣5块钱偿还,一直到还清为止。
在妈妈的陪同下,孩子到了同学家里。开门的是同学的奶奶,生气的老人还要把他们赶走,儿子有点退缩,但在妈妈的目光下,孩子挺直了胸脯,说“奶奶对不起,我推了XX是我的错,我现在来认错,还要跟XX说几句话。”
进了屋,在几个大人的众目睽睽下,孩子鼓起勇气说:”XX,我推了你一把,让你没了一颗牙,是我不对,这牙齿的修补费用我将偿还;但是你不该没经过同意,就把我做了一天一夜的手工拿去玩,胶水粘不牢容易坏;另外,我已经叫你还给我,但是你没还,所以我才推了你一把。请下次拿我的东西先问一下我!"
受伤的孩子听完后也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也有错,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从同学的家里出来,儿子腰板挺得直直的,不仅因为他得到了同学的原谅和同学父母的理解,而且还为自己能将事情处理好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