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分钟热度缠身的你,真的还有救吗?
01
我们兴许都经历过这样一种时刻,在某些莫名因素的激发下,内心突然涌出的一股强烈想要改变的冲动。
在某一瞬间,你热情高涨,你情绪高涨,恨不能立刻就将自己半生热情投入其间。
同学会上,一个昔日并未太过张扬的同学,如今怎么也无法掩盖他连连自谦的背后举手投足的自信,和你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如今的成绩斐然。
那种强烈的刺痛感淹没了你,回家后的你马不停蹄的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自己的训练计划,那种快速予以反攻的姿态,恨不能立刻有那么个大力神丸,可以让你一夜之间功力倍增,快速赶超。
你激情满满,你心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就连看着你那死不悔改,在屋里到处拉遍黄金的小狗豆豆,也像看见了未来的自己一样,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怜爱。
然而这种暴风雨似的心血来潮却总未给你的后续带来更多添油加火的推动,更多时候它则像一个直上云霄的烟火,盛大而火热的燃烧后,烟火殆尽般四处散落。
仿佛所有的热情都在那一刻燃烧殆尽。
你苟延残喘、你无力应对,那些近似能量耗损的虚无感让你连连叹气,再无半点抚弄之意。
周日的英语班、健身房,某某大师的提智课......在一段时日的频繁出现后,好似就那么安静自然的从你生活的关键词里消失了。
你的头脑里充满了对这些鼓动你奋起直追的偶尔声音的无奈诠释:一天的繁忙工作真的好累啊、周末了真好,可以睡个回笼觉啦、那些大神我怎么可能超越呢?.......
其实有那么一瞬间,你心里是有过一丝的悔意的,在某个片刻里,你甚至细致的回忆起了自己当初那股强烈的冲动是如何兴起的?为什么,它又会这样销声匿迹的淡漠退场?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你扪心自问一番,终于想要探究个所以然。
02
其实,不得不说,坚持这件事,也是有些门道的。
大凡我们观察过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其实大多数未必智力卓越,才华出众,而是,他们本身就在这条路上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总说,成功的路上不会太拥挤,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这句话也是对的。
可是,今日我们掠过懒惰这个话题来从事物发展规律上,谈谈人之本性,为何不能如愿坚持的原因。
这不是为了给你的不坚持找理由,而是,以一种我们可以熟知规律的心态,来为自己的所有行为拥有一个更全面而直观的认识。
库布乐罗斯改变曲线
这条被称为库布乐罗斯改变曲线的曲线,原先是用来观察经济的发展周期的,但是它也基本说明了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就好像站在地球外观看我们的世界,从更高海拔的视角,我们更能清晰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此刻停在哪,下一步会怎样,不走,又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从你起初的热情高涨到动力十足的俯身前冲,一直处在高昂的前进状态中,这时候的你,马达突突的响,成绩也跟着一直蹭蹭蹭地往上冲,你干劲十足,两眼放光,你似乎看见了不远的将来,自己直抵龙巢凯旋而归的英雄模样。
然而现实总是如此惨烈的宣告着它对你扬武扬威的肆虐,像一阵疾风骤雨之后,一切都逐渐归入了平淡。当初的热情会快速的呈现直线下滑之态,直至将你拽入无限痛苦的深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在往往一段时日(大部分是在一个月左右)的努力后,就草率的给出了一个自己真不是这块料的论断,并随之将那些曾经苦心经营的心血弃之不顾,尘封在了岁月的风尘之中的原因。
即便在股票市场,也遵循着这样一个波动的趋势性发展规律周期。诸如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常常是以一个组合的形式才能完成一个周期的波动。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跟涨杀跌的人总是吃亏,因为他们并不是以一个完整的趋势来作为判断依据,而是脑海里所营造的一种沉迷却不清晰,无法揣摩的幻象。
那样子,就好像我们堂堂正正的站在地球上却很难感知我们其实是站在一个硕大的圆球上,而是眼前所见的一马平川。
现实的经济里从来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同样,在我们开足马力一路狂奔的热血现实中,也从来都不是一路直达。
那些陷落之时的无助、反反复复的纠结和自我怀疑、无法望清的未来,哪一刻不是在啃噬着你千疮百孔的心,然而一旦我们拉长时间和空间,以一个遥远的距离来回望我们的整个行进路线时,就会惊奇的发现一个极其重要的真相:
你从未都不曾孤单过,你也从来未有你想象中的那般凄惨绝伦。
因为那些极少数的成功者们只是在这样一个陷落谷底的黑暗期时,在那段最难熬的时光里,把握住了这么一个真实的认知规律。
他们只是选择了从那些自怜自哀浪费时间的情绪中勇敢的跳了出来,选择了继续精修磨炼的一条路,无论是知识、视野、还是能力的精进,都会让这段黑沉沉的暗夜中有了黎明来临时一跃而出的动力。
03
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痛苦无助的却往往不是没有来自周围人的支持和鼓励,而是来自于方法上的一筹莫展。
比如你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情绪也稳定啦,不再那么疑神疑鬼啦,可是问题来了,之后你该怎样一如往初的进行下去呢?或者是,你该有什么样的应对方法来缓解这种三分钟热度带来的自我价值贬损感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曾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也就是说,人们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任务会表现出一种主观上的推论和判断。
与我们很容易挫败就面临打击的自尊不同,它更多的是来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笃定和信任。
所以,它通常关心的不是某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而是作为个体的我,能够拿这个能力,来做什么。
人们除了要在主观上对自己进行大量的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外,还需要一系列的,从自己的各种行动中,失败或成功中,进行反反复复的经验累积。
通过长期对现实客观情况、各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度考察后,带来一种心知肚明的自信,和对自我能力能否驾驭的度量。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重心会很容易的就转移到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上,并会为此以自我的认知、知识面和视野的度量为主轴来开展自己华丽丽的英雄之旅。
从这个点上来说,你所行走的每一步,都不会被无端的浪费掉。
与之相反的是,你应该清楚的明晰那些从你勇敢踏出的步伐中所收获到的宝贵经验,它会让你在今后的每一步中都充满了对实际情形更为确幸的了解,和你应该在何处有所精进的一目了然。
像打篮球一样,每每用尽了力气,可是依然没进,球不听使唤的落下来,你大大方方的拂了拂尘土,再轻轻的扭头反思一下,是手腕力度不够呢,还是身体站得不够稳。
下一次,依然没进,没事,手腕掌控的不错嘛,再下一次,身体好似越来越稳当......
一次又一次,你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模样。
04
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小小的目标中,你的能力会得到快速的精进和提升,而这,也会跟着不断强化你对事物的认知。
因为当你每每获得一个成功经验时,你的大脑都会有一个奖赏机制对你进行奖赏。
心理学是这样解释的:当人作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正向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
人性天生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而人类之所以进化出这个奖赏机制,就是为了拥有源源不断的继续下去的动力,好让我们真的可以在快乐中更好的繁衍下去。
饥饿中的乞丐偶然间得以品尝一块KFC的原味鸡块,那种萦绕唇齿之间无限的美味,自会令他念念不忘,深觉天公不薄、人世幸福。
所以,常在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困扰中仿徨无助的你,不妨尝试在看清楚这世界真实的运行规律后,在回归对自我能力的度量与精进的计划后,在每一次制定的小目标完成之后,给辛勤努力的自己送上一份甜甜的大礼。
可以是早就心心念念的一件新衣服,也可以是一顿可以大快朵颐的饕餮美食。
怎样奖励,全凭你自己喜好啦。
物质奖励自己刺激大脑大脑发生奖赏信号
通过这样一个奖赏过程,周而复始,让你的所有努力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
而这,会极大的提升你继续前进的毅力,仿若在通往遥远的灯塔彼岸时,每踏上一个层级的阶梯数,心宁而双目放光,笃定而溢满了自信,你知晓自己与之的所有距离,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时间问题。
我们的三分钟热度,不仅仅有缘由,还有救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