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先知最富睿智的箴言
为了与你一起来探讨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人类的一些先知们在这个问题上最富睿智的箴言。
还记得我们儒家经典最有代表性的《论语》开篇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看,这儒家经典开篇第一句就出现了一个"习"字,就在强调"习"的重要和意义。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这"习"不就是"学习"的"习"吗?
那我们老在说"学习"--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城市要成为学习型城市,国家要成为学习型国家--那究竟何为"学习"呢?
以上这句出自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之口的经典名言,不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了我们--所谓"学习"不是指别的,而是指"学"了还要不断"习"、时时"习"。因为只有不断"习",才能温故知新;只有时时"习",才能熟能生巧;而对许多其他东西,也只有不断"习"、时时"习",才能"习"而成"惯",才能变"知道"为"做到"。
可我们目前有多少人在"学而时习之"呢?依我之见,我们几乎大部分人都把"学习"两字的本义给忘记了。学而不习、知而不践、说而不行、言而不信,反倒成了时尚。
我们再来看看总结了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又是如何说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习"字,也在强调"习"的重要和意义。那这里的"习"是何含义呢?如果说《论语》中的"习"还有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含义,那这里的"习"显然就完完全全是指"习惯"了。它分明就在告诉我们:我们人性原本是善的,先天的个性虽有差异,但总体差异并不是很大;而到了后来,我们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也就差在这后天所养成的各种不同习惯上。
是的,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就差在这后天的习惯上。而正因为此,在《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由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和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联合主编)一书上,你竟还能看到世界行为心理学鼻祖华生如下的一段经典名言:
给我十来个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世界里让他们长大,我担保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巨贾,甚至乞丐和大盗,而不管他的天分、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这位心理学大师的这段名言是否需要商榷,我们姑且不论。但如果他真要去实施,他将从何着手呢?毫无疑问,他一定会从习惯着手。而环顾我们四周,实际情形不正是如此吗?不同的环境,养成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从而带来不同的命运。关于这一点,哈佛历史上、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就说出了下面脍炙人口的经典话语: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古希腊几乎最富盛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在2000多年前就说出了这样一句充满睿智的话:
人类的行为总是一再地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应了以上箴言,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则谆谆教诲我们: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才能一辈子也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