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概十来岁时,小姑姑带着我上街,回来时,看见一直空着的地上停满了车,那时候不像现在,偶尔看见一两辆车经过不稀奇,一连停这么多车,还是挺震撼的。
我问小姑姑怎么回事。
她说是你玉书阿姨嫁了一个特别有能力的老公。
那时候我对特别有能力没什么概念,只知道玉书阿姨给了我很多好吃的,都是小县城里难得一见的东西。
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老公,和我家周围的男人都不一样,西装笔挺,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小姑姑告诉我,这男人的家世特别牛逼,但有多牛逼,她也说不上来,我也不怎么关心。
后来的事情,都是听家里人断断续续说的。
玉书阿姨嫁得好,最高兴的要属她的父母家人了,但同样兴奋地还有一群亲戚。
姑姑们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聊起他们家的事。
比如,哪个亲戚找玉书阿姨借了2000块钱,哪个亲戚去他们家要求帮忙找个工作,哪个亲戚去找他们要求走下关系。
大概是一年后吧,我几乎再也没有见过她,偶尔问起姑姑们,她们会意味深长地说:她倒是想回来,可是一群人跟饿狼似地等着,回来也是闹心,干脆就不回来了。
02
再见到她时,已经我高中毕业了,那一次是她奶奶九十岁大寿,所有小辈都回来了,她和我大姑姑是同学,在我家坐了很久,因为从小看着我长大,也不避讳我。
这些年过去,夫家的影响力比以前更大,只是一直过得很低调。
她们聊了整整一上午,有些事,令我感慨,也对我现在的为人处事,影响很深。
她嫁人后的第一年,只要有亲戚过去,一定会绕到她家去吃顿饭,其实光吃饭倒真没什么,她嫁到了别的城市,看见老家的亲戚过来,也觉得很亲切。可是这些过来的亲戚,绝不是吃顿饭这么简单,往往还附带着其他要求,要么就是提出借钱,当然,所谓的借,基本上是不会还的,要么就是要求给谁安排个工作。
借钱倒还不是最为难的,老公给她的家用不少,偶尔偷偷挪用一点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那些攀关系找工作的事就头疼了,要知道家里真正掌权的是公公,新儿媳天天去找公公要求给娘家的亲戚安排这安排那,她开不了这个口,何况她知道公公生性耿直,根本就看不惯这些事,她哪敢去提啊。
更令她难堪的是,对于时不时有亲戚过来提要求,虽然她已经一再避着婆婆了,但婆婆见多识广,多少都看得出来,所以,会在吃饭时有意无意地说:古代嫁娶讲究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否则光那些亲戚就烦死人了。
但亲戚的胃口却在增大,开口借的数目越来越大,要求办的事,越来越难,由于得不到满足,亲戚对她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03
她开始刻意地回避这些亲戚了,但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她其中一个表弟,她表弟考的大学和她夫家一个城市,有时会去看她,但和所有人不同,他每次过去从来不会提要求,偶尔刚从家回来,还会捎一些表姐未嫁时爱吃的东西,对表姐夫也是有礼有节,从不因为他们的家世,而提出什么要求,也不会曲意奉承。
日久见人心,她公婆和老公不太喜欢她娘家的亲戚,但对这个表弟例外,还经常叫她邀请到家里来吃饭,她对这个表弟的感情也越来越亲,觉得表弟的得体很为自己长脸。
大学第一年结束,他得了二等奖学金,主动提出请表姐一家人吃饭,他选了一个性价比不错的精致酒店,感谢表姐一家人的关照。
回去时,公公对她说:这小伙子为人比很多人都强,懂得付出,懂得不为难别人,你们这一代,最有出息的估计是他了。
到了大四找工作时,她公公主动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走后门这事虽然自己不喜欢,但真的人才,介绍一下还是可以的。
他很诚恳地感谢对方的好意,说想先自己试试,看看能力如何,也顺便再学点东西,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
于是,他去跑销售,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做得挺出色。
后来,老爷子觉得他真的是个可造之才,介绍了自己两个老朋友给他,从此,他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之路,几乎年年都有新突破。
04
如今,他是几家医药公司的老总,身价早已过亿,去年回来看父母时,我也正好回娘家,听他和我爷爷在那闲聊。
我爷爷说阿诚,你们这一代要属你最有出息了。
他很谦虚地说,大爹过奖了,我这算什么成功啊,多亏我姐夫一家提携呢!尤其是老爷子,我能有今天,都是他的赏识。
爷爷弹弹烟灰说你家亲戚那么多,他们怎么不提携别人,不赏识别人?所以啊,关键还是做人。
他点点头说那倒是,然后就聊开了人情这个话题。
他说,要论亲疏,我只是一个老表,我表姐还有亲哥,亲侄子呢,我不是想指责他们,但还是想说,他们一是毁在眼界,二是毁在自私,我表姐刚刚嫁过去,自己还没站稳,他们要钱的要钱,要关系的要关系,简直就像一群苍蝇,她办不到,一群人又在背后骂她忘恩负义,我都看不下去。
人有一门贵亲不容易,能有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别的不说,起码不会给你拖后腿了是吧,难得有这样的亲戚,却天天想着从人家身上弄点钱,弄点好处,生怕占不到便宜就吃亏了,这样的人,谁能待见?时间一长,人家就得躲着你,当你真的有大事需要帮忙了,人家也是能推则推,因为自己先把人情用绝了。
人情这东西啊,不要老是想着用,更要想着存,为难人家的要求尽量别提,看别人有需要,能做的尽量做。
我在旁边忍不住感慨,人与人的差距,大多就体现在做人上。
05
中国是个特别讲究人情往来的社会,我们每天几乎都在人情中打转,大到创业,小到朋友圈里拉个票,无一不是体现了人情。
但人情有大有小,有的人,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非要去问别人,比如只要自己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答案的,非要等着别人百度后告诉自己;
有的人,经济上有点紧张,只要自己稍微节俭下,也就挺过去了,可是为了享受生活,东借三千,西借五千;
还有的人则更奇葩,比如别人出国旅游,要求代购大件物品,却不想想,人家出国本来自己就有不少行李,一心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若是被拒,还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伤害;
还有看见有的朋友经济富裕,就想着从对方身上占点便宜,吃饭次次让人家买单,完全一副我穷我有理的样子。
这样的人,到了最后,路越走越窄,肯帮他/她的人越来越少,这时候不是自己反思,反而认为这个社会人情淡薄,别人都是势利眼,却不知道是自己提前把人情给用“绝”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称,很清楚谁对自己好,谁只想利用自己,扪心自问,我们是愿意帮助那些为我们着想,体谅我们的人,还是拼命跟我们索取的人呢?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之间相识,是莫大的缘分,所谓的人情,也是在相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人情不是不能用,但要用得恰当,用到刀口上,别把人情“贱”用了,更别用“绝”。
比如那些吃饭从不卖单的人,你真的占到便宜了吗?几顿饭就让人家看扁了,你失去的绝对比占到的多,他们身上最值钱的是他们的能力和人脉,你却用几顿饭就把这些人情贱用了,只能说眼界与格局真的小得可怜,一世都难有作为。
真正一遇事就万人助的人,无一不是在平时就储存了无数人情的人,他们轻易不会求人,却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也不会去想着如何占别人的便宜,更不会去提为难别人的要求。但他们若遇到什么事,往往不需要开口,就会有很多人主动相助。
如何对待人情,背后支撑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格局。智慧有德者,往往懂得礼尚往来;自私愚蠢者,往往把人情用贱、用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