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站献给所有默默耕耘、磨砺心智、一生坚守的朋友。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21-11-22 09:04 分类:家庭教育 阅读:50872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文/魏蔻蔻

  既然你喜欢,那你就全包了吧

  我在荷兰刚读博士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多去做些杂活挣表现,就总去打扫实验室。后来弄得实验经理认为我喜欢清理实验室,只让我一个人做清洁工作。

  很无语,荷兰人不认同咱们中国人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生存法则。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说关于我国教育的目的,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培养人才人才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别人的工具,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人生。

  这个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和欧美之间的不同状况,我们华人通过吃苦换回报和认可的心态,欧美人却更看重谈判的能力,反抗和敢于冲突的魄力,要是你给他们留下愿意吃苦的印象,他们只会认为你喜欢干苦差事,而习惯让你永远吃苦。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有主动申明,我也不喜欢这些事情,以后请同事轮流打扫。后来,我便停止了对爱好乐趣的牺牲,不再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来自我安慰。在这样一个可以承载很多不同和冲突的地方,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有理有据的反抗是被人赞赏的。即使在国内,生活也不是总要放弃什么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很多元素是可以共存的。

  当儒家教育遇上丛林法则

  吃苦还是不吃苦,其实关乎一种选择的能力和对自我的了解。

  我出国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当身边的欧洲本土学生已经鲜明地在规划人生的时候,我们还在好奇的经历体验生活。就是说,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和对自我的认知,比他们晚一大步。

  当欧洲的孩子经历着痛苦彷徨的青春期,不断找寻人生价值,追问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在准备着一轮接一轮的考试,看似目标明确,但我们小时候没有仰望星空的空暇,在追逐一个个成为所谓的人才的目标时,我们不知道如何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深深地感受到,鉴于对自己能力和喜好的了解,在学校和职场上,充斥着自主性和能动性极强的荷兰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弱点,在团队合作中,意志坚决,行动敏捷,对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据理力争。而我们完全模糊,不懂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不懂得扞卫和谈判,很容易沦为为他们服务的工具。其实这不是种族歧视,纯粹是狼性丛林法则下长大的西方人和儒家服从性式教育的东方人的区别。

  最初你会觉得他们非常自私强势,完全不懂为别人考虑,但其实在团队开始合作学习项目的最初,大家有充分的讨论时间,来分配任务和规划责任。这时,如果你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没有为自己争取,那么没办法,在以后的团队合作中,你就只能做别人都不想做,而自己也不擅长的事情,既劳心又费力。

  让孩子学会争取最优配置

  不要以为欧洲的孩子很轻松,不用吃苦,他们的学习强度是非常大的,只是,他们主张,不管什么样的体验、经历或挑战,都需要学会将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我在荷兰读营养学硕士的第一堂课,是一个两个月的项目,项目标题是《开发研制一种营养品并且完成欧盟的健康申报计划》。项目的实战性这么强,需要很多规划和权衡。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力和选择力,任何学生都很难为自己争取最优的配置。

  荷兰学生却对此驾轻就熟,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如何通过谈判和规划,让自己在工作学习完善的同时也享受生活、追求快乐。(www.90yd.cn)课堂上,荷兰学生上来就能拿到更利于发挥自己特长,又能事半功倍的任务,而中国学生却只能干瞪眼,觉得自己被荷兰人占了便宜,非常郁闷。

  其实,要克服这个窘境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不断了解自己,多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少抱怨几个凭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表明自己的立场,为自己争取,懂得反抗和扞卫,了解妥协的底线和需要达到的目的,如此,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旺盛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佳成绩。

  中国人受木桶理论影响太深

  我们中国教育很喜欢宣扬木桶理论,告诉孩子,决定成败的不是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所以无论孩子多大了,家长依然不断督促孩子改正其不足。这样,孩子反而不自信,对自身的优点认识不够,便很难发挥出强项来。最典型的,莫过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高考的标准分制,考生如果有一门瘸腿科,总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而在荷兰可不是这样,学校的考试也好,公司的培训也罢,首先问的是你擅长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是什么。因为他们看来,培训就是要让人好的地方更好,只有学习擅长的东西才能让人学得快、用得好。

  那么弱点和缺点怎么办?没关系!上文提到了,在国外都是团队合作,你不擅长的地方有另一个擅长此道的同学或同事和你互补来共同完成。每个人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到达效率最大化。但你要认识到你的优点和不足,在学习和工作中,明确阐述哪些地方你可以独当一面,哪些地方你需要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学生更少学习生存压力、身心不易疲惫的原因。

  好在中国新生代父母们,已经不再是二分法,不再像十年前那代家长一样纠结,越来越多的孩子真正为了兴趣而学习,为了自己而学习。是啊,回到原点想一下,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何必把孩子的成长绑架?如果家长都认为学习必须是苦的,又怎能让孩子乐在其中,成长的意义何在呢?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