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站献给所有默默耕耘、磨砺心智、一生坚守的朋友。
为人处世贵在用心
2021-10-03 20:39 分类:为人处世 阅读:61330

为人处世,贵在用心:莫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

诸位当中一定有不少人读过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中文直译应该是《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人性的弱点》显然是译者根据个人的理解,重新冠予的中文书名。尽管现在我们见到这本书的中文版本几乎千篇一律的使用《人性的弱点》一名,但真正能领悟此书的人,从中得到的依然是卡耐基有关“修塑自我,影响他人”核心思想的点化。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交往,然而如何在社交中提高自我的个人影响力——这是很多人都在关心、但也深受困扰的问题。最近互联网上正在热贴的一篇文章叫《教练的智慧》(作者不详),其中就提到关于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性。我觉得诸位去读一读,可能会受到启发。文章举了一个十分扼要的例子:说的是有一次一位学员在为自己开脱时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受了他们的影响。”教练当即问到:“为什么不是你影响他们呢?”是啊,当你没有影响对方,反被对方影响时,不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呢?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影响,而就没有办法影响对方呢?”

让我告诉你,这是因为你身上缺少影响他人的质素。

什么是影响他人的质素呢?这个问题要是系统起来就很庞杂,所以我不想说太多,只是简扼地提及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形象;另一个是仪态。也就是说,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形象和仪态仪表,其他方面的要素就自然被牵动起来了。

形象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标签,同时也是展示个人魅力的表现形式。很多人一提到形象就会想到怎样包装自己的外在,这就大错特错了。你想想看,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又不是做明星,你的主要接触面多在同事和亲友或是生意场上的客户之间,人家认同的是你的德行,如果你德行不受人褒扬,即使你空有一副明星般的皮囊又有何用呢?我们大家每个人心里都有衡量他人形象的标准,但无论是什么标准,大家都会认同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那些外表上长得英俊漂亮,穿着时髦阔绰,语言哗众取宠的人未必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甚至还会给人留下粗野、鄙俗、轻佻、浅薄的印象。相反,有的人虽然长相一般,但胸怀宽广、品德高尚、平易近人,加之具有从容不迫、坚忍自律的个性,所及之处,都能发出一种磁石般的魅力信号。这种信号,就是我说的具有影响力的形象。

春秋时期的晏婴外表就对不起观众,《三国演义》中孔明夫人长相也摆不上桌面,可是我们后人谈论他们的影响力时,给予的是什么评价?前者是智慧,后者是德行!《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整个一个“土老帽”,可是这丝毫也不妨碍他骁勇善战的智慧与爱兵如子的德行,他的形象不但在剧中人物中最具有影响力,而且也影响了银屏前所有的观众。知道体育的人一定会知道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你知道当初他是怎样当上奥委会主席的吗?那是2001年,国际奥委会要在5个候选人中遴选一个国际奥林匹克“家庭”的新任“大家长”。选主席当然不是“选美”,而是注重个人的影响力,最后就是这个素有“干净先生”的罗格先生当选。为什么人们叫他“干净先生”呢?因为当时国际奥委会官员们正值丑闻缠身,罗格是五位候选人当中惟一与任何丑闻都不沾边的官员,加之他的竞选演说没有任何水分与泡沫,这种德行与智慧综合于罗格一个人身上,就形成了“罗格版”的个人形象,不但征服了绝大多数投票者,而且多少也让当时“噤若寒蝉”的国际奥委会多少透了口气,挽回了面子啊。我说到影响他人的最主要要素是德行与智慧,但诸位千万也别忽略了足可以与德行等量齐观的要素,那就是个人的仪态仪表。

仪态仪表与我前面提到的外在包装并不是一回事。请诸位不要混淆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仪态端正,服饰得体,加上优雅的举止,就会容易与身边的同事建立良好的感情,创造与同事之间的亲和力,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仪态的力量并不是什么神秘而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具体指的是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或在公关活动中有必要检点自己的举止。根据商务礼仪的惯例和规范,公关人员为了培养出好的风度,必须刻意训练自己站立行的姿势、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在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刻意地去做让人感到很虚伪的事。比如在职场里,男士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是不必要的,要是遇上生性敏感的女性,人家还以为你冒犯了她呢!当然了,服饰也是影响仪态仪表的要素之一。尤其是职场,我们一般都讲究着蕴含企业文化的职业装,因为职业装本身就是影响他人视觉的“门面”,现在年轻人穿着都讲时尚,你讲时尚可以,但不能在客观效果上与自己职业文化形成对抗,况且时尚也是有“度”的。如果时尚玩过了度,即使形成了影响力,那也是负面的。比如最近一些电视“酷星”推崇“破坏装”,什么叫“破坏装”?不好好穿衣服呗!这种装束只要招摇过市吸引注目礼的话没人管你,可是如果你是上班族的话,也跟着凑热闹,一条好端端的牛仔裤,非得弄把刀子,唰唰唰来几刀,以为这既显档次又显个性,怪怪诞诞地走进公司,冷不丁引来个别女同事一声嗲叫:哇塞——好好好酷耶——!都能看到腿腿了耶——!你这饭碗还能混下去那才叫怪!此外,仪态中的示意动作也很重要。它既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又能从中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最普遍的示意动作(包括眼语、微笑),是从相互问候致意开始的。了解那些示意动作,至少你可以辨别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得体的。使你在遇到无声的交流时,更加善于观察,避免误解。示意动作貌似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礼仪细节,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对于有意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人来说,这是不能忽视的。

我们常听老人说下棋要想三步。其实,只想三步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能成为象棋或围棋高手的,决不仅仅就是老人们所说的“想三步”。他们深知,“想三步”这种雕虫小技人人都会,真正有心眼的人,就是要比对手多想几步。也就是说,能比对手多想的棋手,才是棋坛取胜的关键,没有这个心眼,就休想在棋坛上所向披靡。如果当初的那个苹果不是掉在牛顿头上,可能今天我们能够得到依然是:今天真是倒霉,这个讨厌的苹果为什么偏偏落在我的头上?可能我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这种说法在精神意义上解释得通,但在很多时候,比别人多个心眼,可能比付出努力更具说服力。

人不同于动物,就因为人是高等动物;而比高等动物更高等的是,比普通人想得更多的人。所以有人说,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天才能比别人多想一些。

诸位可能平常既谈政治,也谈哲学。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政治成“家”或哲学成“家”,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政治家对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个,而哲学家的回答却有很多个。我们平素面对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不是政治,而是哲学,所以,我们为人处世,谁比谁多个心眼,谁就是最不易遭人算计的人。就比如关于牛粪与鲜花的关系,人们定势思维中的“鲜花插在牛粪上”是天大的笑话,如果你缺心眼,就会把这二者绝对地区别开,而有心眼的人却说,“鲜花不插在牛粪上,却能长在牛粪上”,因此他会把牛粪用于浇灌鲜花,让鲜花长得更鲜艳。

人类的基本算术都认同“1+1=2”,但谁能说那些从生育学中产生“1+1=3”的联想没有合理性呢?这就说明,人类世界没有边境,科学没有止境。认识世界需要心眼,发现世界中的世界更需要非凡的心眼。那个叫哥德巴赫的科学家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1+1=2”奇妙的猜想,这个猜想原先还只是多个心眼的猜想而已,后来我们的陈景润却用了一生的研究,为这个科学之谜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者与凡人的不同,其实也就是在科学的领域,他们总是比我们多想了那么一步。普通人在科学领域可能难有科学家那般深入研究的心眼,但普通人与普通人打交道,双方比高低的事常而有之,因而斗心眼的事也常而有之,如果你只认定自己心里亮堂,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那么遇上稍稍爱耍小心眼的人,那倒霉的一定就是你。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那些凡事都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并不一定凡事都抢在别人前头,但只要他拿定主意动手了,就一定十拿九稳。为什么?因为他经过深思熟虑,对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估计比别人更充分,因此也就有了相应的临场应对能力。

古人说的“后来者居上”,从某种意义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似乎存在着冲突,说来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是在行动上抢了先,在方法上由于欠思考而吃得不得要领,因而他很可能只能吃到螃蟹的一只脚,而“后来者居上”之所以能真正大口大口地吃到螃蟹的肉,就是因为他善于趁着“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啃蟹腿的时间里多了个怎样吃螃蟹的思考。诚如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说明,凡事争先未必佳,只有多个心眼去思考,把成与败考虑充分,才能得到“格物”致胜的法器。诸位可能都看过现在很多电视台举办的竞技娱乐节目,其中最有趣的是主持人安排同一个竞技项目让几个参与者分先后依次去体验,结果胜者往往是最后一个。为什么呢?因为前几个体验失败者都是最后一个体验者成功的垫背呗!除非最后体验的这个人是个没头没脑没心眼的蠢蛋。

我们都坚信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智慧”二字却把人的生存状态分成了两种迥异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是不善独立思考、缺乏心眼的人;第二种人凡事都喜欢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因为他们总是比庸才们想得更多,做事的把握性比庸才们更大,胜率更高,所以他们总是比庸才们走得更远,这种人则属于英才世界里的人。言至此,诸君更愿意把自己列入哪个世界?这就得靠你自己多个心眼掂一掂了。

在国人把“阶级斗争”当作生存基础的时代,委实造就了许多“好斗分子”,他们成天不想别的,一门子心事都在琢磨着又有谁可以抓出来“斗”一“斗”。“斗争”“斗”得大家都惶惶不可终日,而那些爱玩心眼的人则是如鱼得水,今天斗这个,明天斗那个,冷不丁哪天自家后院起火,玩心眼的人也被同样爱玩心眼的人抓住了什么辫子,那绝对是逃不出同样挨“斗倒批臭”的命运,这种把全身心都放在“斗争”上的历史,的确是让国人经历了或见证了与一幕幕“人折腾人”的无聊快感,在这种无聊的快感之余,当然是折腾掉了我们的国力,折腾掉了我们本应有的人际和谐,所以,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再讲玩什么心眼,多少心里会犯点儿怵,觉得与人玩心眼实在是再无聊不过的事。那么是不是现在人就不玩心眼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不过玩心眼的人已经比过去更高明,不像当年那般把人揪出来“斗”一“斗”了事,而是两眼盯着你的利益,琢磨着怎么在你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占你的便宜,这种人在你的身边不是一个两个,其比率远不比“阶级斗争”时代的比率少。这就逼得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陪着这些玩心眼的人“玩”点心眼了。

需要声明的是,我讲的人们凡事要多一个心眼,本意上不是倡导大家怎样跟人玩心眼。多一个心眼和玩心眼是两码事。前者是为了有备无患,而后者则是绞尽脑汁琢磨着怎样侵害别人。从这个意义讲,“心眼”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导人行善,也可以诱人作恶;既可以帮人耍阴谋,也可以助人识破诡计。我反对玩人,但不玩人则被人玩,怎么办?咱多长着点心眼,就能有效抵御被玩的可能。

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与人斗,其乐无穷”时代,但你身边玩心眼的人却有增无减。过去人玩心眼,目的很单一,大都只是出于政治企图——即通过“阶级斗争”这个桁架,踩着别人的肩膀好让自己往上爬;现在人玩的心眼则涉及众多领域,花样也是百出,手法更圆滑、刁钻。如果你对身边的人缺乏应有的洞察力和防备心,那么那些心揣各种企图的人就会专门盯上你,你就会傻傻地成为他们心眼里的玩物。撇开有政治企图者不说吧,你睁开眼,走出家门,走进你工作的地方,就会遇上各种类型持有各种心眼的人,如果你自己不多长点心眼,就会被外来的心眼所困扰。

别以为好货不便宜,那些经营物劣价高的奸商,心眼里钻的就是你这种人的空子;别以为信息交流都能互补互赢,那些只进不出的人,心眼里等的就是你能为他提供的免费的午餐;别以为广交朋友就能行遍天下,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心眼里最好算计的就是你这种最信朋友的人;别以为没有技术能吃苦耐劳同样能赢得上司的器重,那些可恶的老板心眼里要盘剥的就是你这种廉价劳工……这么说来,心眼密布,这个社会是不是一无是处了?当然不是!人类社会首先是靠思维发展的,心眼作为思维的一部分,不管它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属于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消遁的产物,对于这些,你只有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去洞察,去分析,去正视,去面对。必要时,能与玩心眼者“玩”一把心眼,但也无妨!麦凯在他的《攻心为上》书中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假如你想要成功应付变局,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别人;阅读别人成功的故事,找出他们成功的秘诀。”

那么我在这里又要提及《三国演义》。这可是一部玩心眼者之大成的巨著。从先期的董卓、袁绍、刘表,到三国鼎立后的孔明、曹操、周瑜、司马懿,哪一个不是绝顶聪明的“心眼大师”?然而这些“能者”的命运怎样?多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呀!相比之下,我倒是比较欣赏吴国军师子敬。

子敬其人,忠厚老实在外,计谋在胸。你想,在三国鼎立之前,孙刘结盟当儿,心眼最多的莫过于孔明与周瑜了,可是敢与孔明、周瑜“玩”心眼的莫过于子敬。他只身辗转于这两个各怀心事密而不宣的“能者”之间,事情办得井井有条,而且两者都不得罪,自己也毫发未损,如果没有过人的心眼,他成吗?或许你会说子敬只是会做人,其实他的功绩远不止如此。赤壁大战之后,北方战事看似趋缓,但蜀吴两家却为刘备当初向孙权“借”来的荆州这块地盘不断扯皮。子敬奉命三讨荆州未果,表面看来他很无能,其实他当时并没有真讨。因为他早已揣着另一个心眼:荆州乃是孙刘联合的基础,也是吴国给蜀国的一个渔饵,如果摞下脸来愣是要刘备归还,孙刘联盟自然解体,吴国就会挨揍。荆州乃兵家要地,由刘备所占,既保证了吴国的安全,又能借给刘备一个人情,何乐不为呢?这一点孙权没看清楚,刘备也在自得其乐,惟有子敬心里最明白,子敬死后,孙权举兵攻打荆州,蜀吴两国失和,吴国也从此走向没落。毕竟,周瑜和子敬相继死去后,无论是玩心眼还是斗心眼,孙权都不是刘备和孔明的个!成功心理学创始人唐纳德·克利夫顿就很善于和玩心眼的人“玩”心眼。之所以他敢于和玩心眼的人“玩”心眼,最主要原因在于他很善于洞察人。他曾经撰写过200多个才干案例,涉及多种行业和人群。他也是睿智的,他直视你的眼神好像看到了你的内心深处。如果有人要采访他,他的随行人员就会悄悄地告诉你:小心,你想从他嘴里得到东西,但他却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你。这就说明,社会很庞杂,人心隔肚皮,但在为人处世中能多一个心眼,就不惧那些怀有玩恶意心眼的人在你身上打主意。

前面已经和诸位探讨了如何与玩心眼者“玩”心眼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那些最爱玩心眼的人当中,什么类型的人最让人痛恨?对,是小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小人算计的切肤之痛,所以诸见“小人得势”“小人嘴脸”“卑鄙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类的骂名谁都能叨上两句,然而我现在要拜托大家回答的是:当小人在我们面前现身之前,谁能知道小人究竟在哪里?你用什么标准评判你面对的究竟是一个小人还是一个君子?

大家都知道,从概念上讲,“小人”是指不具有人格标准的人的泛称,他们活动很隐蔽,你不用心琢磨,还真难判定得出小人究竟何时何地在何人面前出现。在小人尚未耍小人计的前提下,一个公认的君子也可能被骂成俗不可耐的卑鄙小人。所以说,小人就是耍阴谋伎俩的人,这种人平素就生活在我们的圈子里,和我们有说有笑,貌似大方,只有在背后乘你不备时捅你的刀子时,你才发现,哦,你不幸遇上了小人。

小人固然可恶;小人固然爱玩小心眼;小人固然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安因素的角色——那么你将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小人?有人认为,只要自己身子正,不怕小人弄歪影。这话听起来好像很君子,那么我就要问了,纵然你是个君子,你真的就不惧小人的侵扰?孔子曰:“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至于女子是否真的“难养”。各有各的一说,我就不凑热闹了。但对于小人,我认为远不是“难养”的问题,而是一般人防不胜防的问题。但是难防你也得防,你若不防他,就等于纵容他作恶。

千万别小看了小人的能量!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无不是出自小人之手,那么小人之计为什么总是屡屡得逞呢?依我看,这主要是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太宽容了,甚至很多人还会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这无形当中就给小人施展其小人计提供了臆想空间,当他的臆想变成行动时,我们心里往往并没有做太多的防患,我们仍抱以“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苛求自己,而事实上却“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所以我们不断地吃小人的亏。我这里就有一个“真君子误落小人坑”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叫陈杰,他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兴致勃勃地进入一家大国企工作。不久,他凭着实力,当上了公司的技术研发部经理。职业使命感强烈的他,平常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在技术工作上,一心想着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做精,没有时间去应对身边鸡零狗碎的人际关系。

也许是陈杰太年轻、缺心眼的缘故,在群众中没有人缘,加上他的突出的表现,这可让单位里那些好吃懒做、靠谈资吃饭的人找着话题了,不久,公司就传出了“陈杰的研究生文凭是水货”的谣言,谣言的制造者是谁?天晓得!陈杰也不想去探个究竟,认为别人之所以会这样说自己,说明自己能力与大家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总之,他认定只要自己不得罪人,也不会有人故意找他的麻烦。没多久,有关陈杰谣言的新版本出现了:“不自量力的陈杰正企图抢夺公司的第二把交椅!”

陈杰起初也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太让群众反感了的缘故?他百思不得其解,工作也变得畏畏缩缩,后来一个好心人悄悄告诉他,是老总的助理一直在想提升当“老二”,但总感觉陈杰是一个威胁,所以故意制造谣言,来降低陈杰在公司中的人气。陈杰知道后,仍抱定“身子正不怕影子斜”的君子信念,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让谣言自生自灭。可是时任公司“老二”黄总听到谣言,可不这么理解了。过去对陈杰的那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面孔没有了,而且还常常找茬刁难他。身疲力竭之下,陈杰这才感受到自己被孤立了,他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越不与小人们斗心眼,小人的心眼就越来越多?他心里很受伤。对公司里的复杂人际陡生疑虑,终于向领导层递交了辞呈。

我们不得不承认陈杰是一个合格的真君子,但同时又是一个没心眼的君子。没有心眼的真君子从道义上讲只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摆设,从人义上讲和小人的靶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我讲的陈杰这样的君子,还只是遇上职场的小人,要是官场上遇到小人,那恐怕就不是一走了之可以解决问题的。因为官场的争斗往往是你死我活。

有人说官场之争非君子之争,这话太偏激,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你想,“官”实质上就是权力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只能属于极少数人,小人的眼睛要是盯上了这种符号,自然要处心积虑地想出各种心眼挫伤他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以为君子者用君子之腹度这种居心不良的小人之心,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研究过清史的人都知道,在乾隆当皇帝时期,他身边的那个和中堂就是个十足的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和珅一面伪装自己,一面不折手段地陷害乾隆身边的忠臣君子。可是你注意到没有?尽管和珅能在朝廷里里外外为所欲为,但他的所有阴谋诡计就是逃不出两个人的眼睛。这两个人一个是纪晓岚,一个是刘墉。

和珅心眼不可谓不多。在嘉庆继位之际,他预感到自己的地位将受到动摇,便耍了个小心眼:悄悄地到乾隆那儿嘀咕,说嘉庆年轻难有为,恐难掌玉玺,致使乾隆帝下了“传位不传玺”的圣旨。尽管这种小人心眼暂时逃过了当时圣上和诸位大臣的眼睛,但还是被礼部尚书纪晓岚和刘墉识破了。为什么呢?因为和中堂爱玩心眼,老纪和老刘却比和中堂多了一个心眼。这就说明,君子固然让人敬重,但君子也分三六九等,傻君子和聪明的君子都叫君子,命运却迥异。傻君子因不识小人心而常活在小人的阴影之下,或成小人眼里的玩物;聪明的君子虽宽忍大度,但对小人则有着相应的超乎小人想像的心眼,所以在聪明的君子眼里,小人永无藏身之地!

为人处世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用你的心智与慧眼说话。因为世事太险恶,人心隔肚皮,如果用一种被模式化的处事方式与不同样的人相处,那么你一定会遭到现实无情的嘲弄。我们固然可以笃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溯其过程,也常有正义向邪恶退让的时候,那些缺乏个人修养,言谈粗鄙,仪态猥琐的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多大的能量,而是善良和正义的东西使自己缺乏足够的存活信心和底气。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说邪恶的人们能够积聚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善良的人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所以说,要做到成功的为人处世,历练“本我”的影响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多一个善于体察他人的心眼,毕竟,血溶于水很容易,但考究什么血溶于什么水则颇费一番思量。西方有句古谚:“成功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这句话也可拿来用在为人处世的变局上,祝福诸位旅途愉快。、请问诸位:“势”是什么?

答曰:势者,势力也。所谓“言”有声势,“论”有攻势,“政”有权势,“物”有钱势,因为“言”“论”“政”“物”总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所以人的一生,不论命运如何,其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势”在作用力。“势”虽然不是成败本身,但却会左右一个人的成败。

“势”的两极解读是“强势”与“弱势”,“强势”是“势”的操纵者,“弱势”则是“势”的受力者。所以“势”对于一个人立足社会来说,就是力量,就是时机,就是护身的宝剑!

我们有很多人对“势”字很反感,甚至有人谈“势”色变,好像“势”就是洪水猛兽,就是我们的敌人,与“势”为伍,就是仗势欺人,就是狗仗人势,所以,远离“势”,就是远离是非,就是清雅!由于这种理解和传统布道不谋而合,“势”字也理所当然地要被打入汉字文字狱了。

请大家多个心眼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是弱势群体的一员,难道你的心里就不对“势”潜藏着种种渴求?如果你承认有这种心理,说明你有城府,没准儿心眼比我还多,想得比我还远;如果你真的眼中无“势”,或者刻意地削弱“势”的助力作用,那么你就成气候了。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势者也;势,岂止风可涵?《孙子兵法·势篇》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就是胜券的把握不仅在于能掐会算,而且还得益于借助他人的“强势”。一个对“势”一概不屑的人,别说他会不会违法乱纪,我看他就连正而八经地干点正事都难。

那么“势”字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合理借势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势”字就在你的心眼里,只要你平时能多个借势的心眼,那么“势”字随时都有可能前来叩响你迈向成功之门。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